您的位置:首页 >> 清丰风光清丰风光
厚重清丰丨子路“醢死”葬顿丘
发布时间:2023/4/15 14:05:55
分享到:
分享到微信
[关闭本页]
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,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”。为传承历史文脉,增强文化自信,《清丰宣传》特开设“厚重清丰”专栏,寻根历史,以明吾志。

子路“醢死”葬顿丘

“醢”读作hǎi,本意是指肉酱,将人剁成肉酱的意思。孔子著名的弟子子路由就是这样惨死的。

在清丰县西南的固城镇马厂村有一座子路坟,现存一通明嘉靖年间的石碑,这里就是清丰八景之一“仲墓寒烟”所在地。目前全国各地有好几个子路坟,离清丰不远的濮阳市区古城路东端就有一座,据说长垣、山东也有。那么,清丰子路坟是不是子路的葬身之地,又与子路有什么关系呢?这还得从子路其人和他的死因说起。

子路(前542年—前480年),名仲由,字子路,又字季路,为人伉直,好勇力,跟随孔子周游列国,是孔子弟子中侍奉孔子最久者。他敢于对孔子提出批评,且勇于改正自己的错误,深得孔子器重。子路为子至孝,善政为民,诚实守信,忠义仁勇,闻过则喜,闻善则行,见义必为,见危必拯,优秀品德至今为人所称道,位列“十哲”,世称先贤,他“百里负米”的故事被列入我国古代二十四孝故事之一。

《史记·仲尼弟子列传》记载,子路在拜入孔门之前,性格傲慢,头戴雄鸡式的帽子耍威风,佩戴着用公猪形象装饰的宝剑显示自己的无敌,还曾经屡次冒犯孔子。后来经过孔子的耐心教育引导,逐渐成为孔门优秀弟子。子路与孔子交往长达44年,与孔子关系十分密切。跟随孔子周游列国,并以勇敢直率的性格保护孔子,深得孔子器重。孔子周游列国14年,子路陪护左右,结束周游回鲁国,子路也跟着孔子回到了鲁国。三年后,他又受邀回到了卫国,做了大夫孔文子私邑蒲地的长官,即蒲大夫。不久,孔文子病死,其子孔悝继承父职为执政。孔悝之母孔姬是卫灵公的女儿、太子蒯聩的姐姐。蒯聩的父亲卫灵公有个漂亮妖冶的夫人叫南子,宋国之女,作风放荡,出嫁前就和宋公子朝私通,丑名远扬。作为太子的蒯聩出访途经宋国,大家用“母猪”比喻南子来侮辱嘲笑蒯聩,蒯聩感到羞愧万分。回国后就让家臣刺杀南子,结果未能成功,反被南子识破,告诉了卫灵公。卫灵公大怒,派人捉拿蒯聩,蒯聩出逃晋国。

不久,卫灵公去世,因蒯聩外逃,其子被立为国君,史称卫出公。12年后,蒯聩在晋国赵鞅的帮助下率兵返回卫国,要与儿子争夺国君之位。蒯聩在姐姐孔姬的帮助下回到都城,强迫孔悝与之结盟,并劫持着孔悝登上高台,胁迫孔俚弑卫出公,出公闻讯而逃。63岁的子路在外闻讯后,认为“食其食者不避难(接受人家的俸禄,就要救人于灾难)”,即进城去见蒯聩救主人孔悝。蒯聩命石乞挥戈击落子路冠缨,子路道:“君子死,冠不免。”君子即使临死,也要衣冠整齐,系好帽缨的过程中被人砍成肉酱。

清嘉庆《仲氏家谱》记载:子路死后,其次子仲启“年十三岁,奉母奔丧,(卫)庄公悯焉,以礼赐葬于澶渊之北,既毕,还卞。后八年,母颜氏卒,奉棺诣澶渊合葬。墓有三:一在澶渊,即今之开州墓是也;一在长垣,即古蒲邑,蒲之民思其化,葬其衣冠;一在清丰,即古顿丘,清人念其德,招魂魄以葬之,春秋皆有祭祀。” 文中罗列了三座子路墓,长垣子路墓为衣冠冢,清丰子路墓是“招魂魄以葬之”。子路的后人认为“开州墓”(今濮阳市古城路东端子路墓祠)为子路葬身之地。

从地理位置来看,开州子路墓与发生蒯聩父子争国历史事件的“蒯聩台”和戚城都不太远,应该就是子路葬身之地。但是,据濮阳市戚城文物管理处程瑞玲《濮阳子路墓》一文披露:“‘文革’中墓被挖掘,从已露出的墓室挖出铁剑一件(残)和多件陶器,其中有陶壶(口残)、釜形陶鼎、陶锤各一件。”《濮阳县文物志》对该墓葬的记载为:“从断层可以看到墓穴填土堆土均经夯打夯层清晰可见。墓室为小砖券砌,小砖长30、宽16、厚4厘米,两面皆是粗绳纹。从墓室结构和随葬物看,此墓最早建于东汉初,这就是说,此墓是在仲由死了二百多年之后建成的。”这说明,“开州墓”不是子路的葬身之地。

回过头仔细想一下,卫庄公对子路被害表示“悯焉”,作为杀死子路并且剁成肉酱的真正凶手,这其中有多少诚意,有多少虚情。把这样一个昔日的敌人的坟墓建在自己城邑近郊,难道他就不怕做恶梦?

综上所述,清丰子路墓是目前唯一不被证伪的子路墓。此墓地处古顿丘,符合“澶渊之北”的方位,并且有史志资料的佐证,极有可能就是子路安葬之处。

明嘉靖三十七年《清丰县志》载:“子路墓,在县西南三十里赵让村,嘉靖三十七年,知县李汝宽封土列树创建祠屋,立石以表之,春秋特祭焉。按,由墓一在开州,一在长垣,一在清丰。然由当时已醢死此,岂其衣冠之葬欤?澶志谓澶得其首,不见纪载,殆俗传也。”这就是遗址尚存的清丰子路墓。明嘉靖《清丰县志》的编纂者是著名学者晁瑮,他还是著名的藏书家,可谓博览群书,他对晁氏祖居地清丰有深入的了解,晁瑮提出“由(子路)当时已醢死”的论断当不是空穴来风。现在清丰子路墓还有一通明嘉靖三十七年(1558年)的《清丰县重修子路墓祠记》,碑文的作者就是晁瑮。这篇碑文记载清丰子路墓的来历:“距邑西南三十里荒僻处有丘曰仲由之墓,坟而不庙,有司惮与远涉,秩祀弗及,殆若有年矣。侯(指当时的县令李汝宽)乃按图经,询故老,又遍访黉序之英,始得其地。”可见清丰子路墓由来已久,至于后来荒废的原因,碑文中认为是“有司惮与远涉”。可能正是由于这个缘故,汉代的“有司”才在离濮阳较近的地方另行设置了纪念性的“子路墓祠”,以便就近祭祀。随着历代官府祭祀活动的兴盛,纪念性的子路墓声名鹊起,导致子路后人也信以为真,而真正的子路墓却被荒废。

真得感谢460年前的那位清丰知县李汝宽,与晁瑮细心查阅“图经”,实地走访耆老贤达,在子路遇难2000年后,再次封土列树,重建祠宇,并勒石为记,使子路葬身之处不至于湮灭于历史的尘埃之中,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。(作者:县委宣传部副部长)

中共清丰县委宣传部/清丰县融媒体中心 豫ICP备2021022926号 版权所有 清丰网
举报电话:0393-7239188 举报邮箱:qingfengwok@126.com
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 河南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